你的行為 動物的命運
十幾年前,臺灣曾因為一個電視節目的影響,而帶起飼養紅毛猩猩作寵物的風潮,記得當時一位明星曾在公開場合抱著一隻紅毛猩猩寶寶,就像抱著小嬰兒般,使大家為之著迷。紅毛猩猩小時候可愛的模樣,很得人心,但是當牠逐漸長大後,將顯現出大型野生動物的習性。牠們需要很大的空間活動,但是當被人類飼養時,只能被迫住在狹窄的鐵籠,身心健康都出現問題;而長大後的紅毛猩猩其野性和碩大體型,也非一般人所能控制,於是陸續出現了棄養的個體。被棄養的紅毛猩猩在街頭或野外逃竄,因為受到驚嚇或再次感受被獵捕的威脅,而可能出現暴力攻擊事件。
返鄉路迢迢
紅毛猩猩由於智商高,小時候又可愛,長期以來是動物園喜歡收集的野生動物,但成為一般人流行飼養的寵物後,卻開啟了牠們悲慘的命運。其原產地包括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兩地,臺灣走私的多是來自婆羅洲。牠們的平均壽命是40歲,雌性要7、8年,雄性要9、10年才發育完全,因此母猩猩會照顧猩猩寶寶到7歲以上。由於母猩猩一生只生3到4胎,繁殖力並不高。
和許多野生動物一樣,當牠們小時候母猩猩會跟在小猩猩身邊保護,並且會有其他的雌猩猩一起協助照顧,據觀察一隻猩猩寶寶至少有2、3隻的成年雌猩猩陪伴。因此當捕捉一隻猩猩寶寶時,等於要同時殺害母猩猩和這些協助照顧的猩猩們;而且每運送4隻小猩猩,只有一隻存活。1990年的統計,走私到臺灣的紅毛猩猩約有一千隻,表示約有近萬隻成年猩猩被殺害,使婆羅洲野生的紅毛猩猩數量急速減少,對整個族群造成很大傷害,也使得臺灣受到了國際很大的責難。
1989年,保育主管單位在國內外環保團體的關切下,訂立了「野生動物保育法」,並在北中南東共設置了6個野生動物救援機構,1992年更委託屏東科技大學成立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1990年起,在國際動物保育團體和學術單位的努力下,33隻紅毛猩猩陸續被送回家鄉,由當地的復育中心收容,不過目前已不再接受從國外送回的成年紅毛猩猩了。而其他留在臺灣的紅毛猩猩則多數只能被關在狹小的鐵籠,之後因為飼主無力照顧,陸續被送到動物園或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走私動物的命運
很多人喜歡跟著流行風潮飼養寵物或一些奇珍異獸,然而未經深思熟慮和對動物的不了解,在飼養一段時間後因無法繼續照顧,造成很多野生動物被棄養的命運。紅毛猩猩的故事只是眾多被當作寵物的野生動物的代表,由於紅毛猩猩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並是華盛頓公約列名的一級保護物種,因此能引起較大的關注;但有著相似命運的野生動物,仍大量的被引入臺灣的寵物市場,其中不乏以走私進口的。走私進口的動物種類包括各種靈長類和一些稀奇可愛的小動物,如鳥類、鼠類、蛇類、蜥蝪、龜類,由於有人購買,使得產地野外捕獵的問題十分嚴重。並且由於在運送途中動物被擠壓在非常狹窄、不舒適的空間裡,因此死亡率非常高。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工作人員經常需要去處理被海關查緝到的走私動物,曾經發現在上千隻動物裡,只找到50隻左右存活。
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協助政府單位處理被查獲的不合法擁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目前收容了118種,1,000隻以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包含22隻紅毛猩猩、14隻長臂猿、400隻臺灣獼猴和20多隻綠鬣蜥。1993年至今硬體建設與每年的營運費估計超過10億,這些經費全是用來收拾民眾不當飼養寵物造成的後果。
不小心引進的外來動物
除了有意識的引進一些外來動物,有的時候是在不小心、無意識狀態下,帶入了外來動物。如紅火蟻就是隨著受到污染的種苗、植栽等含有土壤的走私園藝產品、進口培養土(如蛭石、泥炭土、珍珠石),以及夾帶含有紅火蟻之貨櫃夾層或貨櫃底層跨國散布。造成臺灣園藝種松樹和原生松林大量死亡的松材線蟲,則是當初引進日本琉球松時夾帶進來的外來種。另外,危害臺灣梨樹的中國梨木蝨,是農民從中國走私梨樹的花芽而一起進口的,最後造成嚴重的病蟲害。還有造成嚴重農業損失的木瓜輪點病、香蕉黃葉病和水稻水象鼻蟲等都是外來的物種。
為了防治外來種轉成入侵種,最重要的方式是預防外來種進入,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所目前扮演的就是預防角色。一方面加強偵測通報,一方面強化檢疫措施,所有動植物進入臺灣之前,都必須接受檢疫,以杜絕外來種利用空隙偷偷溜入臺灣。
如何防範外來入侵動物?
其實最簡單的原則,就是不養、不捉、不亂放。因為農業的需要所引入的外來動物,比較不是我們一般大眾所能接觸到的;但寵物飼養方面,我們就要時時提醒自己,也提醒其他人避免去飼養一些特殊的、珍稀的動物。因為不養,就不會有人去抓;不養,就不會有棄養的問題。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以放生為名義,但卻造成不當去捕捉野生動物或將外來動物放入野外的問題。當我們理解了這些行為造成的危害,就不應該再去重覆這些行為,並以行動來勸阻其他人繼續這樣的行為。
清除外來入侵動物的行動
近年來各界開始重視外來物種的問題,並採取更積極的作法,辦理講座和清除行動,希望讓全民共同正視外來入侵種的問題,並主動參與外來入侵種清除行動。如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在2008年安排了以「外來入侵種」為主題的系列演講,並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福壽螺清除行動。由臺灣大學無脊椎動物專家陳俊宏教授,帶大家瞭解福壽螺的危害及正確有效的清除方式,然後由參加者一同協助清理臺北市立動物園中的福壽螺。
另外,陽明山國家公園近年來也開始進行年度外來物種大掃蕩,於菁山露營地及二子坪、大屯自然公園等地的水池,清除不法民眾放生之外來種動物,包括錦鯉、金魚、吳郭魚、草魚、巴西龜、牛蛙等,甚至出現不知品種的特殊龜類兩種;也將持續移除大屯池、陽明書屋等地池塘之水生外來種動物。
另外,根據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初步調查,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被棄養的野狗最少有數百隻,棄養的貓、狗會掠食一些小型野生動物,如野兔、鼠類、竹雞等,便可能破壞原本穩定的生態體系。因此未來將會持續進行棄養動物和流浪貓、狗移除行動。
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行動,也可以參加各單位所舉辦的外來物種清除行動,甚至在自己居住的縣市和社區發起這樣的行動。
遵守檢疫防疫措施
外來生物除了對生態造成影響,還可能帶入大量的病菌、病毒,造成農民種植的作物或飼養的家禽、家畜生病,甚至造成人體的傳染病等。由於國人對外來生物的危害不了解也不重視,包括部份國外旅遊者和農業生產者等,常常自行攜帶或引進國外的動、植物回來養殖或種植,因此造成了許多不可收拾(預期)的危害。
旅遊風行後,國人出國旅遊頻繁,因早期政府未管制國人入境不得攜帶國外農產品如水果和肉類等製品,也未嚴格要求農業生產者不得任意引進動、植物等活體做培育,因此歷年來造成多種農作物和農畜生物的疾病。加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農產品的往來也更加頻繁,國外進口的農產品項目也增多,隨農產品進口而來的外來生物,也是無奇不有。為了防範這些問題,政府制定了檢疫和防疫的相關規定和措施。
檢疫和防疫目的在防範有害生物隨著動植物或農、林、畜、漁產品之流通貿易而傳播,同時防治與管制國內重要疫病蟲害的發生蔓延,以確保農業生產安全、綠色資源景觀以及動物和人類的健康,因此大家應該一起配合。
※ 本文轉載自由林務局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之《外來種防治教育專刊:動物篇》一書。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26/109/1k690.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