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地球悲鳴 中國須盡義務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5/16 04:18 保羅.克魯曼專欄



我看到了未來,而未來並不樂觀。



現在該是環保人士滿懷希望的時候。「垃圾科學」不再主宰華府,歐巴馬總統強力表態,必須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和我交換意見的人也漸趨樂觀,認為國會將通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且限制會逐步更加嚴格。一旦美國採取行動,世界各國多數可望跟進。



但這裡還是遺漏了「中國問題」。上周我多數時間待在中國,和所有造訪中國的人一樣,我被這個國家的發展震懾,就連惱人的層面,例如我很多時間花在觀賞「長城車陣」,也是經濟成就的副產品。



但中國不能繼續現行路線,因為地球禁不起過度發展的壓力。



有關全球暖化前景的科學共識在過去幾年變得悲觀許多,若干知名科學家最近的預測幾近「末日論」。為什麼?因為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步調已達、甚或超越「最糟的假想情況」。



作為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生產者,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是促成這種新悲觀論調的主因之一。它主要來自燃煤電廠,排放總量在一九九六年至二○○六年翻了一倍,增加的步調遠比前十年迅速,且此一趨勢似將持續。中國一月宣布仍將倚賴煤為主要能源,煤產量到二○一五年將增加三○%。



那針對中國問題有何可以著力之處?



中國人說,沒有。每回我在中國提到這個問題,總是得到義憤填膺的回應:要求中國限制使用石化燃料是不公平的,西方當年在發展時並未面臨這樣的限制,而中國雖是二氧化碳最大排放國,但人均排放量遠低於美國。已經發生的全球暖化大多不能歸咎於中國,應歸咎於當今富裕國家過去的排放。



他們說的沒錯。要求中國忍受當初我們經濟崛起時無須面對的限制是不公平的,但這改變不了以下事實:若放任中國達到西方過去的揮霍程度,將使地球萬劫不復。



中國目前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超過美國,但國內生產毛額僅約美國一半。從好的方面看,中國使用能源的無效率提供了廣大的進步空間。只要有對的政策,中國可以持續快速成長而無須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但中國先要了解,政策必須改變。



從中國發布的聲明隱約可看出,中國決策者開始領悟到現行做法不可能永續。但我猜他們還沒領悟到,整個遊戲規則的改變會有多快。



當美國和其他先進國家終於以行動面對氣候變遷時,他們也將在道德上獲得加持去面對拒絕加入行動的國家。拒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家將面臨制裁,也許是對其出口提高關稅。這些國家一定強烈抱怨說,這是保護主義。但又如何?如果地球變得不能住人,全球化又有何用。



拯救地球的時候到了。不管喜不喜歡,中國必須盡其分內義務。



(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本報國際新聞中心尹德瀚摘譯)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16/4/1jlhu.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earthiss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